编辑:秋风
来源:湖南生态环境网
2021-07-01 22:41
2018年,56岁的肖祥艺主动请缨,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来到离家近两百公里的湖南省蓝山县甲背岭村开展驻村精准扶贫工作。两年来,他起早贪黑,埋头苦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带领百姓走出贫困,走向幸福。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甲背岭村最终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
2020年,肖祥艺获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事业单位脱贫攻坚记功奖励及蓝山县“最美扶贫人物”称号。
为环境监测事业贡献毕生精力
他是埋头苦干的“孺子牛”
今年59岁的肖祥艺,是一名老党员,1984年进入湖南省永州市环境监测系统工作,从一名环境监测技术员到后来担任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他亲眼目睹了环境监测站的创建起步、改革发展和创新完善三个阶段。
他三十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直奋战在环境监测一线,在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自动监测、土壤与水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等方面拥有丰富的技术经验。他把最好的青春和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最热爱的生态环境监测事业。

永州监测中心班子成员深入扶贫点指导工作。图左三为肖祥艺
主动请缨奔赴深山坚守扶贫村
他是负重奋进的“老黄牛”
2018年,正值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肖祥艺响应上级号召,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己任,勇挑重担,奔赴扶贫前线。
刚开始,肖祥艺的家人并不同意他去,认为扶贫工作压力大而且很繁琐,长期吃在村里住在村里,风里来雨里去,担心他年纪大,身体吃不消,但是肖祥艺十分执着,家人最终还是尊重了他的选择。于是,他带着简单的生活用品,来到了蓝山县甲背岭村开展驻村精准扶贫工作。
驻村后,肖祥艺起早贪黑、走村串户、建档立卡、宣讲党的扶贫政策,核查对比各种大数据,帮助贫困户对接市场主体,制定脱贫措施,忙得不亦乐乎。农村出身的他,对农村实情比较了解,且有着浓厚的乡村情怀,善于做思想工作,很快与村民打成一片,成为最受欢迎的扶贫工作队员。
甲背岭村位于蓝山县浆洞瑶族乡东北部,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267人。两年来,在肖祥艺日夜不息的坚守努力下,为贫困户申领了危房改造、生态补偿、教育医疗等各项补助。建立了“合作社+贫困户入股模式”,与47户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成立了甲背岭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他积极争取交通改善和产业发展项目,修路架桥并进行村农网改造,通村通组公路基本全部硬化。他努力推进村党支部“五化”建设,投入10余万元建设党建阵地,营造浓厚党建氛围,真正打通了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最终实现了甲背岭村整村脱贫出列。

肖祥艺到红卫村时拍下的第一张照片
整装再出发扎根助力乡村振兴
他是力耕不息的“拓荒牛”
根据中央、省委关于建立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的安排部署,在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永州市继续选派机关企事业干部组成乡村振兴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肖祥艺所在的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队逐步撤离,他也即将面临退休。按照驻村人员实行轮换派驻原则,乡村振兴驻村人员原则上不从现有的脱贫攻坚驻村人员中选派。但肖祥艺并未选择功成身退,而是继续接过乡村振兴这一历史性的接力棒,再次主动请缨要求到基层一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成为了全市2078名驻村队员中年纪较大的一员。
2021年5月,按照要求各驻村工作队必须全部进村到岗,肖祥艺再次打包行李来到了永州市冷水滩区蔡市镇红卫村,受命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肖祥艺深入红卫村了解三农情况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时时刻刻在肖祥艺耳边回响。他深知,乡村振兴道路上,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还有很多硬仗要打。进驻红卫村后,肖祥艺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马不停蹄的与村委干部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迅速组织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将此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步。
在红卫村,肖祥艺将用实际行动再次续写不平凡的人生岁月。
脱贫攻坚无止境,乡村振兴为人民。肖祥艺说,他热爱这片土地。虽然他这一生都致力于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对优秀人才同样有着强烈的需求。在这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关键时期,祖国也需要数百万计的党员干部扎根三农、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困难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需要像他这样的扶贫党员干部充分总结运用多年来驻村精准扶贫的重要工作经验,继续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发光发热,努力在新的起点上谱写新的篇章。
(湖南省永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谢培)